这部西片的内地译名是《困在时间里的父亲》香港中文译名是《爸爸可否不要老》改得煽情,我最初见到不大想看。然后知道其实改编法国名剧《父亲 (Le Père) 》,我看过「香港话剧团」粤语翻译演出,有笑有泪很出色,现在电影版本由原作编剧 Florian Zeller 亲自导演,拍成英语片 The Father ,大受赞扬,提名今届奥斯卡多项金像奖,当然不宜错过。
老人痴呆失忆的题材,各地不少电影拍过,包括 1995 年许鞍华导演的香港片《女人四十》,乔宏演逐渐痴呆的家公极佳,萧芳芳演媳妇还赢得柏林影展影后奖。近年黄秋生在《沦落人》饰演并不痴呆但要坐轮椅的「恶死」老伯,与菲佣发生欢喜冤家关系,又一次成为香港电影金像奖影帝。
题材虽不新鲜,但每宗真实或创作的个案不同,可以变化多端。 2012 年面世的舞台剧《父亲》就带来惊喜,集中于老爸的记忆错乱,构成连串错摸情景,妙趣横生,令家人和照顾者啼笑皆非,像荒谬喜剧,而又越来越感人下泪,因此享誉国际。 Florian Zeller 是法国才子,九年前编此剧时才三十出头,刻划老人和中年家人做到这么生动真切,更获赞赏。
电影版跟舞台剧大致相同,主要场面是一个中等住宅单位,而在简单日常生活中玩出时空倒错,越看下去越扑朔迷离。不同的是把法国人改为伦敦英国人,加插一些外景,亦拍得比较含蓄节制,稍为减少了原作强烈的 tragic farce(悲情闹剧)感。我觉得话剧更好,电影版则适合注重亲情的影迷,尤其是未看过原作的观众,当会很感动。
今次演员阵容颇强。英国老牌影帝安东尼鹤健士 (Anthony Hopkins) 饰演老爸,自以为健康正常,其实认知障碍症很严重,有时连女儿、女婿也认不出。又以为仍然住在老家,被人谋夺他的物业,常发脾气又充满迷失感,真是可气又可怜。老戏骨当然演得很入戏,可说是他近年代表作。
更精采是演中年女儿的奥莉维亚高曼 (Olivia Colman) ,她在热门电视剧《王冠》演中年英女王得视后奖,非常好戏。今次判若两人,对父亲极有孝心,又不断被他气坏,简直要刹死他。她的表情十分细致,在老爸与丈夫之间左右为难,实在难为了好孝女。
片中 Rufus Sewell 演丈夫有型, Imogen Poots 演女照顾员可爱。还有常被老爸认错的一女一男,在老爸眼中好像神出鬼没,真实身份到后尾才揭晓。整个剧情的真与幻,亦在后尾解谜,而对老爸来说,或许不知道真相更好。
至于香港的粤语语剧《父亲》, 2017 年首演,欧嘉丽翻译法文原作,冯蔚衡导演。毛俊辉饰演父亲,外型老弱,奇在荒诞喜剧感很强,我认为比安东尼鹤健士有过之而无不及。彭杏英演女儿亦十分出色,还有刘雅丽、黄慧慈、高翰文、辛伟强合演,都好戏。《父亲》得多项香港舞台剧奖后重演,亦爆满旺场。
事实上,优秀的舞台剧能够发挥舞台特有魔力,搬上银幕纵使成功叫好叫座,形式上总会有差异,亦常有名剧改编电影失去神采。今次原作者 Florian Zeller 亲自导演,并请英国老牌名家 Christopher Hampton 联合编写电影剧本,大获好评,然而有些删改,比原剧稍短。毛俊辉演《父亲》本来定于去年第三度上演,因疫情取消,日后应可再演,总之舞台版的优点,电影未必能够完全取代。
此外, Florian Zeller 较早期的《真相 (La vérité) 》,香港亦曾翻译上演,改名《谎言》,由潘灿良、苏玉华、陈永泉、黄哲希合演,是相当抵死趣怪的偷情剧。说到法国舞台剧,香港剧迷最熟知才女雅丝曼娜雷莎的喜剧,《艺术》和《豆泥战争》都多次由不同剧团搬演。《豆泥战争》最初由「香港话剧团」演出,亦是欧嘉丽翻译,彭杏英、陈煦莉、高翰文、潘灿良合演很精采,胜过波兰斯基导演、琦温丝莉和茱地科士打主演的电影版《躁爸爸狂妈妈》。